close

 

單位舉辦人文系列講座,邀請了鄭石岩教授來演講:「精神能量的涵養」。

鄭教授以深入淺出、人人能懂的風格,講述「能量為何耗盡,如何適時培養沃壯能量」,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與頓悟,省思自我能量如何被耗盡被剝奪的現象,也指引我們如何培養各人精神能量

以下是鄭教授演講內容:願與大家分享。

小琉球浮潛.jpg  

 

壹、精神是一種心能

 

一、    能由境能、境由能境。(意思說心能由情境產生能量,心境由產生能量而能境)

 

二、    能量的耗損:憤怒、不安、焦慮、憂鬱、對立。(這些都是能量耗損的因素,然會因心境因素不同而產生不同量的能量耗損,例如有人用腳絆倒你會很生氣與爬山時被樹技絆倒不生氣

 

三、    能量的豐盈:自在、安定、清淨、知足。(精神能量是動態性)

小琉球浮潛 (1).jpg  

 

貳、能量豐盈(可以當他人能量的貴人)

 

一、    情緒穩定。

 

二、    清醒思考和覺察。

 

三、    創造力和智慧。

四、    喜樂自在與現實

小琉球浮潛 (2).jpg  

 

Terry Dobson的故事,1970至1980空手道高手,在日本學習期間,日本師父告訴他學習空手道不是用來打人的,他百思不解。有一天在火車上遇到一位壯碩的醉漢,推了人搶了位子,Terry Dobson正要起身好好教訓這位醉漢時,看見一位老先生對著醉漢叫了一聲嗨!仁慈的聲音把醉漢給叫了過去,老先生說:我也喜歡喝醉,我喝醉時太太都會陪在旁邊,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太太,醉漢聽了嚎啕大哭依偎在老生先身旁,娓娓道來說明太太剛死去,還有兩位小孩需要撫養,正在處理這事。Terry Dobson終於明白處理事情的道理,不是靠一身武力來解決的,如果當時打了他那不是更慘!

小琉球浮潛 (3).jpg  

 

參、能量耗竭

 

一、    精神不振、情緒失常、焦慮失常。

 

二、    激怒暴力。

 

三、    健康受損及身心症。

 

四、    白隱禪師與縣太爺。

 

(縣太爺為求學禪道,每天早課都很早到,有一天白隱禪師為測試縣太爺說:你那麼早到不怕太太偷人嗎?縣太爺一聽之下氣的追著禪師跑…顯見縣太爺已被激怒能量耗竭)

小琉球浮潛 (4).jpg  

 

肆、能量剝奪戰的過程

 

一、    互相剝奪(人際關係裡,一句氣話能量被剝奪走了)

 

二、    激化(回敬別人的能量,得到暫時的爽快,得到激化的能量)

 

三、    兩敗俱傷(人際、婚姻、親子都會因為剝奪戰而受傷、心能耗竭)

小琉球浮潛 (5).jpg  

 

伍、能量被剝奪的現象

 

一、    能量因自我意志受挫而流失。

 

二、    受到別人攻詰、委屈、輕視、阻擾、眨抑而發生。

 

三、    想要剝奪回來:攻擊和暴力,摔東西,回罵、侮辱、批評、眨抑。

小琉球浮潛 (6).jpg  

 

陸、能量的激化

 

一、    互相攻詰和能量剝奪。

 

二、    彼此流失平靜的能量,奪回的卻是激化的能量。

 

三、    更嚴重的陷入能量不足和激動。

 

四、    帶來打鬥、互相賭氣和不安。

小琉球浮潛 (7).jpg  

 

柒、激化耗竭後的其他行為

 

一、    偷盜、賭徒會把錢花光。

 

二、    體罰孩子越打越生氣。

 

三、    偷情者越容易和配偶爭吵。

 

四、    賭氣帶來更多非理性行為。

 

五、    衝突之後帶來更多冷漠。

小琉球浮潛 (8).jpg  

 

捌、及時停止能量肉搏戰

及時叫停(這是停止能量肉搏戰最好的方法)。

小琉球浮潛 (9).jpg  

 

玖、精神能量的培養

 

一、    美感

 

二、    愛與親密

 

三、    樂觀

 

四、    開悟

 

五、    放下與平衡

 

六、    信仰

小琉球浮潛 (10).jpg  

 

拾、美感沃壯能量

 

一、美是欣賞到事物的結構性意義(優點療法:欣賞人、事、物的的優點美)。

 

二、令你悠然神往,神馳於現實之外

 

三、壯美和柔美:音樂、藝術及文學

 

四、欣賞人和物(看到一個人的美優點美:有一位村婦說我先生鼻子是歪斜的也是優點,因為務農時方便擤鼻涕)

 

五、藝術欣賞都可以豐盈精神能量

 

如永明延壽禪師聽到柴薪落地的聲音,豁然大悟:「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並大地,全露法王身。」

 

 小琉球浮潛 (11).jpg  

 

拾壹、愛與親密(慈悲)

 

一、    愛與親密是心能的來源(互愛的社區、互愛的家庭,有著長壽疾病少健康慈悲的心)

 

二、    人與大自然的親密(常登山與大自然接觸對話)

人際交流的親密(人際網絡大的人,身體比較健康)

小琉球浮潛 (12).jpg  

 

拾貳、樂觀與精神能量

 

一、    樂觀與悲觀的思考模式(樂觀只有這個地方不好,看得出其他優點。悲觀者全部完了,只看到不好的)

 

二、    樂觀者主動、積極和喜樂

 

三、    悲觀者帶來無助和憂鬱

 

四、    每人心中的大日如來及其光明性

小琉球浮潛 (13).jpg  

 

拾參、開悟及看出希望

 

一、    對人生開悟產生精神力

 

二、    閱讀和發現新知的喜悅和精神力

 

三、    開悟治療:發現意義

小琉球浮潛 (14).jpg  

 

拾肆、放下與平衡

 

一、    放下及安頓的精神狀況(恢復能量,爬山在一定的高度心安定)

 

二、    鬆弛技術與靜坐

 

三、    運動與精神力的調養(補回能量,每天固定運動)

小琉球浮潛 (15).jpg  

 

拾伍、信仰與精神

 

一、    信仰與煩惱的對治(1知覺系統2情緒感情3資訊思考系統4領略直覺系統5宇宙心)

 

二、    信仰產生意義治療(禱告增加精神網絡,活絡迴路自我延伸)

 

三、    宗教參與率高的人身心比較健康

 

四、    Willam James對宗教的研究結果:有型的生命來自無形的精神世界,宗教情操的建立生活更美滿。

小琉球浮潛 (16).jpg  

 

結語

 

一、    精神能量的盈虧表現出心理健康的程度

 

二、    培養精神能量是面對現代生活的要務

 

三、    避免精神能量的耗損和肉搏戰

 

四、    精神能量的涵養能治療心理疾病

小琉球浮潛 (18).jpg  

 

三個小時的演講,鄭教授始終面帶微笑,全程站立著演說沒有休息,全場聽講個個聚精會神,接受精神能量洗禮。

小琉球浮潛 (17).jpg  

簡介:

  • 政治大學教育學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在大學任教多年,曾任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
  • 從事心理諮詢與教學研究三十餘年,獲頒教育部輔導工作優良貢獻獎。
  •  

小琉球浮潛 (19).jpg  

 

我的創作歷程
◎鄭石岩

 

寫作是我生涯中的一個枝椏,隨緣長出的根芽,卻開出許多花朵,結成一串纍纍的果子。

 

我寫作的著眼點,是想透過理論與實務的結合,闡釋現代人生活適應之道,提倡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幫助每個人心智成長。透過東西文化的融合,尋找美好人生的線索。我細心的觀察、體驗和研究,繼而流露於筆端,寫出這些作品。書中有隨緣觀察的心得,有實務經驗的發現,有理論的引用,也有對現實生活的回應。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採取細水長流,每天做一點,積少成多。

 

從第一本作品出版到現在,已經寫了四十幾本書。這些書都與禪佛學、教育、親職、心靈、諮商與輔導有關。寫作題材從艱深的禪學、唯識及心靈課題,到日常生活的調適和心智成長,都保持深入淺出、人人能懂的風格。艱澀冗長的理論不易被理解,特化作活潑實用的知識,使讀者在閱讀時,容易共鳴、領會、受用。因此,這些書都有不錯的評價和讀者的喜愛。

 

每當演講或學術討論會後,或在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所時,總是有讀者朋友向我招呼,表達受惠於這些著作。他們告訴我「你的書陪伴我度過人生最困難的歲月」,或說「我是讀你的書長大茁壯的」。身為一個作者,最大的感動和安慰,就在這些真誠的回應上:歡喜看到這些書在國內外及中國大陸,對現代人心靈生活的提升,發揮了影響力。

 

多年來持續寫作的心願,是為研究、發現及傳遞現代人生活與工作適應的知識和智慧。所以當遠流規劃在【大眾心理館】裡開闢【鄭石岩作品集】,期望能更有效服務讀者的需要,並囑我寫序時,心中真有無比的喜悅。

 

我在三十九歲之前,從來沒有想過要筆耕寫作。除了學術論文發表之外,沒想過要從事創作。一九八三年的一場登山意外,不慎跌落山谷,脊椎嚴重受創,下半身麻痺,面臨殘障不良於行的危機。那時病假治傷,不能上班,不多久,情緒掉到谷底,憂鬱沮喪化作滿面愁容。秀真一直非常耐心地陪伴我,聽我傾訴憂慮和不安。有一天傍晚,她以佛門同修的立場警惕我說:「先生!你學的是心理諮商,從小就修持佛法;你懂得如何助人,也常常在各地演講。現在自己碰到難題,卻用不出來。看來你能講給別人聽,自己卻不受用。」

 

我聽完她的警語,心中有些慚愧,也有些省悟。我默然沉思良久。我知道必須接納現實,去面對眼前的困境。當晚九時許,我對秀真說:「我已了然於心,即使未來不良於行,也要坐在輪椅上,繼續我的教育和弘化工作,活得開心,活得有意義才行。」

 

她好奇的問道:「那就太好了!你準備怎麼做呢?」

 

我堅定的回答:「我決心寫作,就從現在開始。請你為我取下參閱的書籍,準備需要的紙筆,以及一塊家裡現成的棋盤作墊板。」

 

當天短短的對話,卻從無助絕望的困境,看到新的意義和希望。我期許自己,把東方的禪佛學和西方的心理學結合起來,變成生活的智慧;鼓勵自己,把學過的理論和累積的實務經驗融合在一起,成為活潑實用的生活新知,分享給廣大的讀者。

 

邊研究邊寫作,邊修持邊療傷,健康慢慢有了轉機,能回復上班工作。歷經兩年的煎熬,傷勢大部分康復,寫作卻成為業餘的愛好。從一九八五年出版第一本書開始,所有著作都經秀真校對,並給予許多建議和指教。有她的支持,一起分享作品的內容,而使寫作變得更有趣。

 

住院治療期間,老友王榮文先生,遠流出版公司的董事長,到醫院探視。我送給他一本佛學的演講稿,本意是希望他也能學佛,沒想到過了幾天,他卻到醫院告訴我:「我要出版這本書。」

 

我驚訝地說:「那是佛學講義,你把講義當書來出,屆時賣不出去,你會虧本的。這樣我心不安,不行的。」

 

他說:「那麼就請你把它寫成大家喜歡讀的書,反正我要出版。」

 

就這樣允諾稿約,經過修改增補,《清心與自在》於焉出版,而且很快暢銷起來。因為那是第一本融合佛學與心理學的創作,受到好評殊多。爾後的每一本書,都針對一個現實的主題,紮根在心理、佛學和教育的學術領域,活化應用於現實生活。

 

禪佛學自一九八五年開始,在學術界和企業界,逐漸蔚成風氣,形成管理心理學的一部分,企業界更提倡禪式管理、禪的個人修持,都與這一系列的書籍出版有關。

 

後來我將關注焦點轉移到教育和親職,相關作品提醒為師為親者應注意到心理健康、學生輔導、情緒教育等,對教育界也產生廣泛的影響。教師的愛被視為是一種能力,親職技巧受到更多重視,我的書符合了大家的需要,並受到肯定,例如《覺‧教導的智慧》一書就獲頒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 在實務工作中,我發現心靈成長和勵志的知識,對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要。於是我著手寫了好幾本這方面的作品,許多家長把這些書帶進家庭,促進親子間的和諧,並幫助年輕人心智成長;許多大學生和初踏進社會的新鮮人,都是這些書的讀者。許多民間團體和讀書會,也推薦閱讀這些作品。

 

唯識學是佛學中的心理學,我發現它是華人社會中很好的諮商心理學。不過原典艱澀難懂,於是我著手整理和解釋,融會心理學的知識,變成一套唯識心理學系列。此外,禪與諮商輔導亦有密切的關係,我把它整理為禪式諮商,兼具理論基礎和實用價值,對於現代人的憂鬱、焦慮和暴力,有良好的對治效果。目前禪與唯識,在心理諮商與輔導的應用面,不只台灣和大陸在蓬勃發展,全世界華人社會也用得普遍。每年我要在國內外,作許多場次的研習和演講,正是這個趨勢的寫照。

 

二十年來我在寫作上的靈感和素材源源不絕,是因為關心現代人生活的適應問題和心理健康。我從事心理諮商的研究和實務工作超過三十年,個案從兒童青少年到青壯年及老年都有;類別包括心理調適、生涯、婚姻諮商等,我也參與臨終諮商及安寧病房的推動工作。對於人類心靈生活的興趣,源自個人的關心;當我晤談的個案越多,對心理和心靈的調適,領會也越深。

 

我的生涯歷練相當豐富。年少時家境窮困,為了謀生而打工務農,當過建築工、水果販、小批發商、大批發商。經濟能力稍好,才有機會念大學。後來我當過中學老師,在大學任教多年,擔任過簡任公務員,也負責主管全國各級學校訓輔工作多年,實務上有許多的磨練。

我很感恩母親,從小鼓勵我上進,教我去做生意營生。她在我七歲時,就帶我入佛門學佛,讓我有機會接觸佛法,接近諸山長老和高僧,打下良好的佛學根柢。我也很感恩許多長輩,給我機會參與國家科技推動工作長達十餘年,從而了解社會、經濟、文化和心理特質,是個人心靈生活的關鍵因素。如果我觀察個案的眼光稍稍開闊一些,助人的技巧稍微靈活一點,都是因為這些歷練所賜。在寫作時,每一本書的視野,也變得寬博和活潑實用。

 

 

 

 

小琉球浮潛 (2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追雲的男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